加书签
从“麒派”到“海派” 周信芳的表演艺术形成京剧的一个流派――麒派,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 当时,在京剧发源地和大本营北京,早已名角如林,产生了谭(鑫培)、汪(桂芳)、 孙(菊仙)、余(叔岩)等老生流派,周信芳作为一个南方演员要想在剧坛立足, 非得另辟蹊径,独树一帜,闯出一条新路不可。 他根据自己嗓音沙哑的条件,选择一种古朴苍劲的唱腔,多演衰派老生一类角 色,特别在念白上下功夫,讲究喷口、咬字,力求抑扬顿挫,清晰有力,富于感情。 他发现过去的京剧演员,重唱功不重做功,不注意刻划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内心活 动,于是从生活、从剧情的具体要求出发,突破京剧的原有程式,大大丰富了身段 动作,重视与人物心理变化相适应的面部表情,把唱、念、做融为一体,刻意塑造 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格和流派。所以我以为,麒派的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严峻的处境中逼出来的,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取 长补短,巧干出来的。 京剧历来是北方演员占优势,是“京派”的天下。周信芳是浙江慈溪人,是南 方演员,本来是很难与北方演员抗衡的。由于他艺有专长,自成一派,深受上海观 众的欢迎,后来向他学艺的人也逐渐增多,形成一股势力,足以与“京派”对峙, 这样,就从麒派发展到有“海派”之称,使“海派”艺术大放光彩。上海,当时是 国际都会,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的重镇,不但万商云集,信息灵通,而且各种思潮、 各种艺术形式也无不得风气之先。比起保守势力比较浓厚的北京,它具有开放、敏 锐、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周信芳的麒派艺术大兴于时,虽然与他的深厚的传 统的基本功底有关,但它在发展过程中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吸收外来营养, 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例如周信芳紧跟时代潮流,顺应观众的欣赏心理,很少 演传统剧目,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自编、自导、自演六十多个新戏,特别是反 映现实生活、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切中时弊的新戏,努力做到“为世所用”,“为 时而作”,这就是京派演员所望尘莫及的。又如周信芳大胆地对传统的京剧艺术进 行革新,除了向昆、徽、秦腔等兄弟剧种吸取精华外,还敢于向话剧学习,以至曾 与欧阳予倩等话剧演员合作演出,这也是京剧界从未有过的创举,是海派艺术的一 大特色。我以为,周信芳的表演艺术把舞台作为一个整体,要求演员进入角色,全 身心沉浸在戏剧的规定情景之中,追求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高度结合,这是得力 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表演体系,是对京剧艺术的卓越的贡献。从这里可以看 到,海派,原是体现时代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的一种可贵的艺术风格和艺术 派别,可惜到了后期,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海派末流向恶性发展,逐 渐趋向于华而不实,庸俗低级,而且“海派”一词也从艺术范畴扩大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并由褒义词演变为贬义词,这是很可悲的。 mpanel(1); 这次,上海举办麒派艺术进修班,这是一件大好事。麒派艺术要继承、发扬,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麒派形成的起因及其历史背景,认识它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 转折和它的经验教训。学员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要取其 精华,弃其糟粕,切莫以为声音沙哑、动作火爆、表情油滑、卖弄噱头者就是麒派。 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目光要放得远一些,大一些,要考虑如何振兴京剧,如 何革新,如何吸收外来养分,与时代同步前进;还要考虑如何发挥我们上海文艺界 的优势,如何保存并发扬上海艺术的独特风格,为“海派”恢复名誉。 《上海戏剧》1985 年第2 期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