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小议电影中的婚俗描写 我国各地风俗不同,就拿结婚风俗而言,也因地而异,花样繁多。近年来我国 电影界重视在银幕上描写民间风俗,这不但有助于表现时代和地方特点,有助于增 进民俗知识,而且也是表现世态人情的一个手段。 电影《人生》中的刘巧珍被高加林抛弃了以后,被迫出嫁。这时,银幕上出现 陕西农村结婚时大吹大打、沸沸扬扬、震耳欲聋的画面和音响。有人认为这组镜头 过于繁缛,离了主题;也有人认为这些渲染非常精彩,深化了主题。当然,导演的 意图是明显的,他希望人们在这种喧闹的结婚风俗背后,看到、听到刘巧珍在低声 地哀叹和抽泣。闹中有静,热中见冷,这要比正面描写巧珍的悲恸欲绝更深刻、更 有力。 《黄土地》中也有结婚的场面。在荒无人烟的黄土高原上,一队浑浑噩噩的人 群护送着一个蒙上红头巾的新娘,缓缓地行走着。这个镜头先后出现两次。第一次, 翠巧以惊奇的茫然的眼光注视着这支队伍;第二次,轮到翠巧自己参与这支队伍, 茫然地被人送到陌生的地方,与陌生人结成夫妇。电影没有让新郎露面。人们只看 到一只大黑手伸进画面,在揭新娘的红头巾,这样,翠巧的遭遇和命运也就不言而 喻了。 《海滩》里的小妹与她表哥近亲结婚明明是一出悲剧。可是,主持婚事的双方 家长却硬要把它演成喜剧。你看,在结婚的喜筵上,双方家长以抹鬼脸取乐,“乱 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显得他们是何等愚昧无知! mpanel(1); 不错,这些影片在对结婚风俗的处理上都颇有特色,颇具匠心。它不是一般的 供人欣赏的风俗画,它诱发人们去憎恨这些带有封建性的传统风俗,去同情受其毒 害的不幸少女。这种弦外之音,值得深思。但是,我也想提醒一些好心的电影编导 们,这种题材,这种视角,如果不是把它纳入影片的总体构思,而只是为“民俗” 而“民俗”,为猎奇而展览,那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的。应该看到,愚昧落后的风 俗习惯,是与社会主义农村的新风貌不协调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是让它以艺术的因 素而介入,而是以“展览”式的面貌出现,那客观上恰恰是强化了这些落后意识, 承认了它的普遍性和合理性。 记得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和秀芝患难邂逅,村里的父老乡亲满怀热情,每 人自愿出五角钱,凑成一笔礼金,帮助他们成婚。这种成人之美、助人为乐的风尚, 多么动人,多么富有艺术的美感!愿《牧马人》这样的婚俗描写更多地出现在我们 的电影银幕上! 《文艺报》1985 年10 月19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