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如何看待通俗小说的兴起 以武侠、探案、艳情、内幕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小说近年来大有勃兴的趋势。最 近,本市街头出现外地出版的诸如《东方美人窟》之类的通俗小说,遇见者争相购 阅,流传极广。看到这种情况,有的同志摇头、叹息,惊呼: “这是历史的倒退”,“是社会审美欣赏水平下降的表现!”其实,由于文化 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社会上有高雅的艺术,又有通俗的艺术,这是很普通、 很正常的现象,中外古今概不例外。同时,通俗的艺术总是拥有大量的欣赏者,而 高雅的艺术总只能被少数人所接受,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也可以被 认为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熟悉我国小说史的同志都知道,宋代的话本就是发轫于民间的通俗小说。说书 人或讲历史故事,或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扑刀杆棒、发迹变态之事,大抵都以 情节取胜,讲得头头是道,娓娓动听,而那些“看官”也尽是聚集在瓦舍里的市井 小民。所以长期以来,我国的小说一直被封建士大夫所鄙薄,所不屑一顾,但在人 民群众中却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五四”以后,随着欧美小说的输入,我国小说逐 渐分化:一种以知识分子为阅读对象、形式上接近西方格局的现代小说,另一种以 城市居民、劳动群众为阅读对象,并以传统写法为特点的通俗小说。当然,就思想 内容、艺术造诣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前者远比后者为高。鲁迅、茅盾、郭 沫若、巴金等人的许多名篇巨著,都久享盛誉,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但就流传的广泛性而言,《火烧红莲寺》、《啼笑姻缘》等等,却曾风靡一时,有 前者所不能达到的群众影响。不难看出,通俗小说之所以能吸引一大批读者,主要 由于它的通俗性、趣味性、娱乐性,比较符合我们民族的传统的审美欣赏习惯,可 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助。在旧社会,很多人处在政治和经济的重压之下,找不到生 活出路,需要神经刺激和精神寄托。通俗小说尽管谈不上有什么美学价值,但它作 为一种消遣品恰恰起到了或排遣忧愁,或麻痹意志,或宣传某种观念的作用。当年, 鲁迅曾对《小说世界》(一本专载通俗小说的刊物)说过这样的话: 现在的新文艺是外来的新兴的潮流,本不是古国的一般人们所能轻易了解的, 尤其是在这特别的中国,许多人渴望着“旧文化小说”(这是上海报上说出来的名 词)的出现,正不足为奇;“旧文化小说”家之大显神通,也不足为怪。 但小说却也写在纸上,有目共睹的,所以《小说世界》是怎样的东西,委实已 由他自身来证明,连我们再去批评他们的必要也没有了。若运命,那是另外一回事。 至于说他流毒中国的青年,那似乎是过虑。倘有人能为这类小说(?)所害, 则即使没有这类东西也还是废物,无从挽救的。与社会,尤其不相干。气类相同的 鼓词和唱本,国内非常多,品格也相像,所以这些作品(?)也再不能“火上添油”, 使中国人堕落得更厉害了。(《关于〈小说世界〉》,《鲁迅全集》第8 卷,第112 页) 建国以后,到五十年代末期,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通俗小说几乎濒临绝迹, 但它的客观影响仍旧存在,它的读者群也仍旧存在。所以,当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们有了安居乐业的和平环境,开始现代化的紧张生活,于 是业余爱好和艺术兴趣上要求多种选择,要求不带政治色彩的消遣和娱乐,这就为 通俗小说的卷土重来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说明,任何植根在民族土壤上的、有普 遍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趣味支撑的艺术品种,是不会一下子自行消亡的,也决不是可 以轻易地取消的。 通俗小说的大兴于时,打破了作为“纯文学”主流的当代小说独占文坛的一统 局面,但我们不必惊慌,不必杞忧。相反,我认为这种冲击大大有利于当代作家们 冷静地思考和探索。多年来,我们的作家不重视对自己的服务对象的调查研究,沉 溺在一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迷惘状态。有些同志很少想到我们的国情、我们的 民族传统和我们的广大读者(特别是占几亿人口的农民群众),一味模仿西方现代 小说的形式,效法西方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强调要淡化小说的情节, 要削弱人物形象,要把更多的“意识流”、“生活流”写到小说中去。这样,除了 少数人击节赞赏外,势必越来越脱离群众。虽然,借鉴西方小说中的一些成功之作, 吸收外来的有益营养,是完全必要的,多样化的艺术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但相对 地说,我们在继承和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方面似乎有所忽视,有所放松。 我们现在还缺乏像老舍、赵树理那样深受群众欢迎的语言艺术大师,缺乏有深远影 响、有当之无愧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当代小说。面对着通俗小说的大量出现, 作家们难道不值得去想一想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取代它们吗? mpanel(1); 当然,目前的通俗小说不能是旧的通俗小说的翻版。那种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 文丐,是不配有“作家”称号的。通俗小说要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分,就必须 接受党的领导,重视社会效果,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若 有损于国体,有损于我国人民的形象,那是不容许的。 通俗小说可以保存它故事性强、条理清楚、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的原有的特色, 但它也应遵循艺术规律,注重塑造典型形象,力求达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和谐 统一,从而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它同样可以反映我们沸腾的 生活,写得富有时代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须知群众的思想水平和欣赏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靠胡编乱造、粗制滥造和卖弄噱头只能欺骗群众于一时,唯有逐步提 高群众的审美欣赏能力才有美好的前景。 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如果社会主义文坛上出现当代小说和通俗小说分庭抗礼的 竞争局面并不是一件坏事。通俗小说应该受到重视,应该有适当的位置。愿通俗小 说不断改革,并产生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解放日报》1984 年11 月20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