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把“沙龙”办到社会上去 举办“文艺沙龙”,发展“沙龙艺术”,已经成为文艺界的时髦的新潮。 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气味相投,有一些共同关心、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有较 多的共同语言,他们通过这种自由自在的接触,交流创作经验,切磋成败得失,开 展多种艺术情趣、多种美学理想,多种风格追求的比较和竞争,促使艺术的繁荣, 所以“沙龙”和“沙龙艺术”的出现,应该说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 但是,“沙龙”和“沙龙艺术”除了它的正面效果以外,也有它的负面效果。 例如有些作家艺术家过分热衷于自己的小沙龙,很有可能只与少数志同道合者凑在 一起,缩小了生活圈子,削弱了同社会的广泛联系;有些作家艺术家强化了自我意 识和小圈子意识,容易在沙龙内部自我陶醉,互相吹捧,从而使作品越来越脱离现 实,脱离群众。 mpanel(1); 应该看到,凡是历史上有影响的大文学家和大艺术家,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传世之作,都产生于社会熔炉之中,而不可能来自沙龙和象牙塔。“曲高和众”总 比“曲高和寡”好得多。文艺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伟大传统是不容怀疑,不能丢 弃的。我郑重地提出这一问题,是鉴于目前文艺界正处于很不景气的时期:纯文学 知音日少,前途难卜;戏剧、电影等等许多文艺品种都陷入困境,面临“危机”。 在有人提出“拯救文艺”的情况下,文艺工作者应该考虑振奋精神,冲向社会,到 大学,到文化馆,到基层单位去,了解群众的审美需求,广交朋友,寻找知音,做 扎扎实实的辅导工作,争取自己的作品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一句话,就是把 “沙龙”办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去。近几年,交响乐团在大学里办辅导讲座, 京昆剧演员参加星期茶座,与群众一起演唱,电影厂到基层单位征求对影片的意见, 以及很多演员主动帮助群众开展社区文艺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值得赞 扬,并大力推广。 《文学报》1988 年5 月12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