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龚自珍与苏曼殊 前不久,我在杭州西子湖畔漫步,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突然想起了两位与杭 州结下不解之缘的近代诗人:龚自珍与苏曼殊。 龚自珍是杭州人。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七月五日,他诞生在杭州东 城马坡巷的一个簪缨望族、书香门第之中。他的童年时代是在六桥烟雨中度过的, 这也许对他诗人气质的形成不无影响。十一岁时,他跟随父亲龚斋入都,以后长期 在北京寓居任职。其间虽然也曾多次返乡,似乎都没有机会领略家乡的美好景色。 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 年)他四十八岁辞官离京,七月九日返抵杭州,那时“无 官一身轻”了,才遨游湖山之间。《己亥杂诗》中有许多首都写杭州的风土人情, 其中一首云: 浙东虽秀太清孱,北地雄奇或犷顽。 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这是他阅历各地以后,对杭州的自然风光作出的最高评价。当然,龚自珍并不 仅仅是诗人,他有抱负、有雄心,政治上是一个锐意改革的爱国主义者,学术上是 一个开一代风气的大师。但是在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才高动忌,壮志未酬,不 得已把满腔抑郁倾注于诗。我们今天读他的诗,觉得既雄奇又清丽,兼有阳刚之美 和阴柔之美。但从总体上说,它的瑰丽多姿的艺术特色,是与诗人血脉中有杭州自 然环境里的灵秀之气分不开的。 苏曼殊是另一种类型。他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他与生俱来就有一 个“身世之谜”,受到族人的歧视,使他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和痛苦,以至早岁 削发为僧,皈依佛门。从此云游浪迹,飘零于山水之间。他多次到过杭州,对湖山 寄予深情。《燕子龛诗笺》中有一首《住西湖白云禅院》诗云: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在他的富有禅趣的笔下,西湖真是冷艳宁静极了。不过,我们也不能用静止的 眼光来看待苏曼殊。在辛亥革命前后,他一度以火热滚烫的心注视中华大地,他风 尘仆仆地奔走日本和南洋各国,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对丑恶现象的激愤,都说明他“情根未断”,对现实世界的热忱并未减退,这是他 的诗所以能风靡一时的真正原因。曼殊死后,他的生前好友选择杭州孤山安葬他的 遗骨,也考虑到此地“濒湖一角,古木萧森,万柄荷蕖,缭绕左右,隔水则栖霞岭 下,秋瑾烈士之墓在焉”,足堪与诗魂相伴。 mpanel(1); 是的,好山好水应该有好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我常常想,我们中国虽然素 以“诗之国”著称于世界,但诗人的社会地位却一直并不太高。历史上的著名诗人, 穷愁潦倒的多,飞黄腾达的少,因而有“枉抛心力作词人”之叹。诗人死后,遗址 遗踪可供后人凭吊的地方也不多。因此,我曾与杭州文化界朋友谈起,能不能在杭 州成立一个龚自珍纪念馆,能不能把“文革”期间被毁的苏曼殊墓重新修复?近日 见报载,龚自珍纪念馆已建成开馆,但苏曼殊墓据说至今还没有修复的计划,我相 信,只要社会各界热心文化事业,苏曼殊墓也是不难完成的。到那时,美丽的西子 湖畔增添了诗的氛围,而诗人的在天之灵亦幸甚矣! 《解放日报》1990 年1 月9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