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新发现的《第一奇书钟情传鼓词》 书友芮和军君,在某公司工作,业余时间,雅好收藏《金瓶梅》的各种版本、 改编本及其研究著作,十余年来积存至近四百种,蔚为大观。近日,他又在冷摊书 肆中觅得民国时期出版的《金瓶梅》数种,携来请我鉴赏。其中有一部《绘图第一 奇书钟情传鼓词》,引起我的注意,遍翻《金瓶梅大辞典》和《金瓶梅资料汇编》 等参考资料,均未见著录,可以肯定为新发现的罕见之书。后来,正在病中的黄霖 兄披阅后,亦有同感焉,故特此撰文予以介绍。 此书全一百回,四卷四册,线装石印袖珍本,有封函。扉页背面题“民国九年 上海江东茂记书局印行”,未署作者姓名。插图六页,绘有书中人物十八人。书口 为《绘图钟情传鼓词》。正文框高12.5 公分,宽7.5 公分,每页十八行,每行四 十四字。但全书仅一百二十二页,共四千八百余字。可见它是一部内容大量压缩而 且以鼓词形式的改写改编本。回目基本上与《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雷 同,个别之处作了改动。很多回原著有几万字,经过改写改编,只剩几百字,当然 有血有肉的复杂情节只剩下几根骨头,故事也篡改得面目全非。例如原著第二十二 至二十六回,写宋蕙莲与来旺受西门庆欺骗凌辱,以致家破人亡,是《金瓶梅》中 很感人的一个独立篇章,但《鼓词》的改编者随心所欲地把蕙莲改成妓女喜莲,又 把来旺与来保混淆在一起,遂使故事前言不搭后语;加上石印时未经仔细校对,文 字舛错衍夺,有些地方简直不堪卒读。《鼓词》以俚俗语言描摹人物,铺叙故事, 如第一回描写潘金莲出场。鼓词曰: 南门外一位老人本姓潘,他膝下生有一女名金莲。 到九岁潘老一病身亡故,依靠着伶仃寡母度日艰。 却喜得金莲生得姿容好,一双脚三寸凌波小又尖。 就卖在王招宜府学弹唱,十三岁品竹弹丝般般全。 妙不过描鸾刺凤能书写,更可喜搽脂抹粉尽态妍。 …… 总之,是陈腔滥调的组合,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性。不过,此书无猥亵文字,凡 原著中的色情描写,全部删改干净,一笔带过,这一点还是可取的。 《金瓶梅》问世以后,深入民间,传播甚广,以至市井瓦舍、农村瓜架豆棚之 间演为戏曲、弹词、俗曲、子弟书等等,难以数计。如明・张岱《陶庵梦忆》中就 记载,当时有说唱艺人“用北调说《金瓶梅》一剧”,可见流传民间的各种改编改 写本一定很多。后来,由于满清政府认为有伤风化,大肆禁毁,遂使许多戏曲、说 唱材料的底本湮没无闻。这本《第一奇书钟情传鼓词》大概是逃脱文网的漏网之鱼。 书名不直接标出“金瓶梅”,改用“钟情传”,也是一种遮眼法,盖可以蒙混粗心 的书籍检查官也。但我怀疑,这本如此简略的《鼓词》恐怕并不能供说唱之用,它 只能是书商为了牟利,粗制滥造地改成《金瓶梅》的缩写本,为好奇者提供一个管 窥“天下第一奇书”的窗口,满足他们尝一尝禁脔的欲望罢了。至于印刷发行此书 的“上海江东茂记书局”,大概也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专门印制消费性通俗读物、 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吧? mpanel(1); 走笔至此,我突然在一本胡文彬著的《金瓶梅书录》中看到此书的书目,介绍 极为简单:“《新镌绘图第一奇书钟情传》:全一百回,六卷六册,题‘光绪二十 五年菊秋香港依西法石印,云游海外客篆题’。香港石印本,题签‘绣像金瓶梅’ (日本泽田藏)。”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奇书钟情传》出版在前,初版晚清在香 港石印出版,《鼓词》是在此基础上改写的。但《第一奇书钟情传》绝少流传,中 国大陆求见此书,只有日本人泽田藏有孤本,连胡文彬也未必过目。所以《鼓词》 虽然学术价值不高,但作为稀罕之物,有收藏价值,亦弥足珍贵。 《文汇读书周报》1997 年3 月1 日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