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杂志与新精神 明天是五四纪念日,又是第三届文艺节――我们自己的节日。夜既已深,想捺 着写点什么下来,我却仍然在几堆书丛中摸索摩娑,说不出胸怀间的况味,是沉痛 寄于幽闲,还是愤怒多于感慨。空话不想说,说了似乎也无补时艰,最能提醒我们 对时代的警觉的,应该是历史那面镜子。姑且先抄一段书。 寻不到民国八年的原本《新青年》杂志,暂从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蔡孑民先 生的总序中转引《新青年》宣言: 我们相信,世界各国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因袭的旧观念中,有许多阻碍进化而 不合情理的部分。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 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创造的政治上道德上经 济上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 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 爱的、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希望那虚伪的、保守的、消极的、 束缚的、阶级的、因袭的、丑的、恶的、战争的、轧轹不安的、懒惰而烦闷的、少 数幸福的现象,渐渐减少,至于消灭。 又《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有云: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 旧伦理(忠孝节义),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 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志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 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孔教、礼法、 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国粹和旧文学。 这种坦直如话,可喜的文体是五四时代所独有的。岁月不居,我们学步不来的。 即令文字的神貌逼真,我们也不会作如此天真(Naive )概括的说法。 粗看起来,上面引文是一节老生常谈,可是民八(1919 年)的五四至今已28 年,试将《新青年》宣言中所云与目前的社会环境相较之下,敢问进步如何? 五四运动,诚如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他所编选的文学论争集导言中所 说,是跟着外交的失败而来的学生的爱国运动,而其实也便是那几年来革新运动所 蕴积的火山的一个总爆发。说是政治运动,爱国运动,其实也便是文化运动。当时 的《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少年中国》诸杂志主宰了青年人的思 想,留下了创时代的影响。其后更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月报》,创造社的《创造 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洪水》,语丝社的《语丝》等等继续为纯 粹的新文学运动努力,勇猛不屈地和一切反动的旧势力抗争。据胡适之著的《五十 年来中国之文学》,有人估计,在1919 年中至少出了400 种的白话报,而这一年 正是白话文运动的最高潮。 由此我们可以觇出杂志报章刊物与新精神的起来有着如何深切的相长相成的联 系在。 久拟以此为题,写下一点感想。恰巧盛澄华兄亦以同样的观点撰成:《〈新法 兰西杂志〉与法国现代文学》刊于《文艺复兴》3 卷3 期。读后极为欣喜,因为这 是一篇多年来少有的谨严充实的论文。他试以《新法兰西杂志》Nouvelle Revue Francaise (N R F )为中心来纵横剖论其近卅年来法国文艺潮流的倾向。这看法是不差的, 尤其是法国现代文学很光荣地能有一个历史相当精神亘续的杂志,足以作为它的主 流的代表说明。澄华兄在他的文章开端说:“在未来的文学史中,文艺杂志将占据 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恐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过去的法国文学中,作为激发 创作或批评的动力的,在一时代可能是一位高高在上的执政者,在另一时代可能是 一些多才多艺的贵妇人们,王者的宫庭与巴黎的沙龙都会作为鼓励并左右一时代文 学风尚的媒介。但这中间人的地位,在近代文学中却由作家间自身的结合所产生的 文艺杂志而代之。自此,文艺的主题除这永恒的‘人性’以外更不能不逐渐注意到 ‘人性’所存在的环境――社会;文艺的对象不再是宫庭与沙龙中的少数阶级,而 将是现社会中广大的读者”。说得非常扼要,不过,20 世纪本来可称为杂志世纪, 一般杂志对于日常生活比未来历史的重要性至为显著,初不仅文艺杂志为然,曾任 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编辑的侃卑Henry SeidelCanby 为《大西洋月刊》5 月号 写有《每月书会Book-of-the-Month Club 之由来》一文,述及19 世纪末叶以来, 新书定价骤昂,渐至倍屣,而同期中杂志价目则日见低廉,趣味则日见丰富,以故 读之者众也。 去年冬天,和孙晋三兄逛书肆时,偶然碰到了《小杂志史论及其分年编目》The Little Magazine ,A History and A Bibliography 一书,检读之下, 如遇故 人。此书为美国普林士顿大学出版社去年所刊行者, 系F ・J ・Hoffman ,C ・ Allen ,C ・F ・Ulrich,三人合著。历史叙述计230 页,杂志分年编目小史154 页,参考书目5 页。所论自1891 年来之英美杂志计有643 种,材料甚为丰富。 什么是《小杂志》?我们一定对《杂志》之上冠以“小”字觉得有些不解。书 中的定义:大凡以刊载不为商业兴趣刊物所收的艺术作品为主旨的皆可称为《小杂 志》。可是,有些杂志既远非《生意经》性质Money-minded,却也不能就叫作《小 杂志》,如《耶鲁评论》Yale Review 《浮几尼亚评论季刊》Virginia Quarterly Review,因为它们的代表者是一些带有严肃精神的知识分子,充满了一种重大的责 任感,不容许随心选载无名作家的作品,至于一般性的如《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哈普士杂志》Harper’s ,《生活画报》Life,《时代》Time,《幸福》Fortune, 通俗性的如《纽约客》,《妇女家庭》更不在本书论列的范围之内。 mpanel(1); 《小杂志》这名称,很多人觉得太容易给人以菲薄的印象,而认为《前卫》Avant-Garde 是一个更好的名字。《小杂志》一词在第一次欧战时开始流行,其意并非指杂志式 样之大小,或其文章内容,亦非指他们不给撰稿人稿费而言。“小”之一义乃指一 部分优秀知识分子的编者和读者,他们不大关心于杂志之赚钱与否,而专心一注地 忠实于他们自己认为对的理想。一般性或商业性的老大一派杂志,照它们的编辑方 针之异常保守一点看来,谓为《后卫》亦无不可。它们对于新作品的认识极为迟缓, 总要等到一个作家成名已久之后,才肯登载他的作品,它们太不肯冒险了。一切新 文学运动或团体的成因,它们全然无分,贡献至微。试数1912 年以来英美成名的 作家,只有百分之二十是它们所发现的,其余百分之八十不得不归功于《小杂志》。 如今日名满天下的汉敏威Ernest Heming-way ,《烟草路》作者的考德威尔Erskine Caldwell,以《StudsLoni-gan 》小说三部曲成名的发锐尔JamesT.Farrell,以至 较老一代的小说家安德生Sherwood Anderson ,诗人艾略特T.S.Eliot 皆是在《小 杂志》中写出头的。 《小杂志》的创刊起意不外为两种。一、对传统表现形式的反抗及新体小说尝 试的企图;二、为有天才而无商业出路的新作家新作品开辟蹊径。它们的共同点是 :(一)着重时代精神的表现,有时偏向于激进,(二)由于立意选拔新人,内容 不免芜杂,品质参差不齐,(三)刊行历史往往短命,或因经济的匮乏,或因编辑 人兴趣日趋淡薄,或因经济支持人之变意,或因政府禁止,或因内部人事的纠纷。 近三四十年来英美刊行的《小杂志》,新陈蜕变,或持续、或中辍、总数不下 六百余目,依其性质,大别可为六类: 一、诗刊――专载诗歌作品之刊物,如孟罗女史Harriet Mon-roe (1860―1936) 主编之《诗杂志》Poetry: A Magazine of Verse(1912―),如阮索摩John Crowe Ransom,岱特AllenTate 等之《行吟者》The Fugitive(1922―1925)。 二、激进的倾向――如《群众》The Masses(1911―1917),《新群众》New Mases (1926―),《同路人评论》The Partisan Review (1934―)。 三、地方性的:如《新墨西哥季刊》New Mexico Quarterly。 四、试验性的:如《小评论》The Little Review (1914―1929)第一次介绍 乔易士之《攸力绥斯》Ulysses 。如《贰心者》The DoubleDesler(1921―1926) ――最早刊载汉敏威及福克纳Wm.Faulkner 的作品。如偏重弗罗意德Freud 精神分 析倾向的《过渡》Transi-tion 。 五、文学批评性的:如《日规》The Dial――最早的《日规》杂志,系爱默生 于1840 年所创办,为美国《小杂志》之祖。如《猎犬与号角》The Houndand Horn (1927―1934)――哈佛学派气味甚重。如艾略特在英主编出版之《水准》Criterion (1922―1939)。 六、折衷派的Eclectic― ― 如最初由门肯H.L.Mencken 与南森G.J.Nathan 合编时期(1912―1923)之TheSmartSet (其后完全成为通俗小说杂志)。如《七 艺》The Seven Arts(1916―1917)。如《小说杂志》Story (1931―) 此外近年新创杂志中有主张美学第一(aestheticimperative )及自由文化Free Culture 的,如英之《地平线》The Horizon (1940―),美之《决策》Decision (1941―),《方向》Direction (1937―),也都是颇值一阅。 如果一个社会需要日新又新的阐释和作此等阐释的新作家,则这些《小杂志》 总是有它们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尽管是生生死死,命如蜉蝣,它们之且仆且起,屡 萎屡茁,为数多如野草,已足补偿了。萨洛杨Wm.Saroyan 在他的《浮生》The Time of Your Life 一剧中借用角色的口吻说:如若世间有尽多的杂志刊行传播,一切 人类问题当皆可迎刃而解。每个人有了在刊物上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那他还要吵 什么呢? 看了这本完备的英美《小杂志》史之后,我深情期待着我们自己写的一本五四 以来杂志期刊史的出现。年来走过若干冷肆书摊,我只幸运地买到了戈公振先生遗 著的《中国报学史》( 民国十六年商务出版) 和RoswellS.Britton 白瑞华著 的《中国报刊》TheChinese PeriodicalPress.1800 年―1912 年。而杂志期刊方 面历史概述的书仍付阙如。中国新文化运动,自文学革命至革命文学,乃至影响于 社会全面生活的兴革变迁,杂志报章之功为不可没,其发展经过不能无记,一旦岁 月久远,材料湮失,则搜集整理当尤觉难于着手了。 人面蒿莱,天色如墨,果有何人急此不急之务。以往例今,以人视己,满眼风 云,能无嗟恨。面对现实同致不满的读者,对于胜利后种种停刊的杂志,殆不能自 已地怀着一种追念,同时对于仍在艰难奋斗中出版的如《观察》、如《文艺复兴》 一类的刊物,不觉更多一番维护的心。英国杂志《地平线》Horizon 于1940 年在 伦敦创刊,适为德机更番苦袭之时,编者康诺里CyrilConnolly 所撰发刊辞中有警 句云:“此际文明正横陈在手术台上,吾人正坐待于候诊室中。”大战之后,已有 饥馑,事事落后之中国何幸而竟首当两世界时代的考验之冲? (1947 年5 月)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