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索隐派红学的终结(2) 问题是如何进行索隐。红学索隐派的致命弱点是求之过深,以为无一事无来历, 无一人不影射,把索隐无限扩大化,结果弄得捉襟见肘,不能自圆其说。还有的无 异于重新设计了一部《红楼梦》,让书中人物充当自己意念的图解,这样一来,影 射的人和事固然找到了,可惜与作者的创作构思了不相关。索隐派中,从王梦阮、 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到景梅九、寿鹏飞,再到潘重规、杜世杰、李知其、赵同, 基本上逃不出这两种情况。他们忘记了《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作品,不是谜语 大全,更不是作者政治意念的图解,如果那样,就不会有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求之过深的结果,反倒把《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看浅了;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的具体 寻求影射,实际上肢解了《红楼梦》的艺术整体性。提出《红楼梦》是政治小说, 包括邓狂言认为《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不管概念本身有多少不确切的地方, 就其对《红楼梦》丰富的思想内容的发掘来说,总是一种扩展和深入。这在盛赞《 红楼梦》为言情小说的风气之下,也不失为有勇气的表现呢。可惜索隐派在方法论 上犯了错误,把由于读书心得间捕捉到的点,扩大成为面,把局部当作整体,把索 隐变成猜谜,把偶尔的会心独得敷衍成宏论巨著,使索隐漫无边际,丧失了必要的 规定性。我们从索隐派红学论著中,突出看到的是索隐者的想象,他们凭借立论的 最初的某些会心的发现反而被冲淡了,或者即使言之成理,也不容易取得读者的信 任。长期以来,红学索隐著作在读者中难得有更大的市场,原因就在这里。 mpanel(1); 我们由一点就可以看到索隐失去规定性、走向扩大化和琐细化的不良后果,即 书中的同一个人物,不同的索隐者可以指认出不同的或者相反的影射对象。如宝钗, 蔡元培说影射高江村,王梦阮说影射陈圆圆,邓狂言说影射王鸿绪,寿鹏飞说影射 雍正,杜世杰说影射洪承畴,赵同说影射康熙第三子允祉;林黛玉,蔡元培认为影 射朱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