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索隐派的复活(6) 曹雪芹花了许多气力,总得讨回一点代价,于是趁着修改的当儿,在书上加了 一笔说,“……后因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把自己的功劳表扬一番。但他到底是个老实人,说的都是老实话,并没有夸 张,更没有说这书是他的创作;可是后人偏偏不肯让他做老实人,硬要说他是作者,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这八十回的小说,问世之初,只是大家传抄,没有刊印。到后来于乾隆五十六 年,有一位叫程伟元的书商把书刻印出来时,忽然变成一百二十回了;这后四十回 不知是谁起的稿,只知道是由高鹗“补”齐的,不过狗尾到底不能续貂,这后四十 回的文笔,显然和前八十回有异,而续文的内容,更是与曹的原意差了十万八千里 了。赵同:《红楼猜梦》第15至第18页,台北三三书坊1980年版。 赵同对《红楼梦》的内容和创作过程的设想是具体而完整的,我们不忍从中断 他的思路,所以不避文长,把这段带有结论性质的叙述全部引录在这里。每个涉猎 红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作者的家世疑案重重,至今仍有许多重 大问题未获解决,经常有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矛盾横亘在研究者的面前,一方面固 然可以诱发人们来寻微探妙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难免使人望洋兴叹,感到可望而不 可及,如同乱麻一般,寻不到做纲领的头绪。 平心而论,赵同关于作者及成书过程的设想,是有相当道理的,确可以解决一 些矛盾,揆情度理,不是没有可能。曹为《红楼梦》原稿的作者,曹雪芹加以批阅 增删,这样推测,在逻辑上完全允许,前几年戴不凡连续撰文,力主《红楼梦》是 在“石兄”旧稿的基础上“巧手新裁”而成,戴不凡:《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 载《北方论丛》1979年第1 期。庶几近似于赵同的说法,只不过戴不凡认为旧稿的 作者“石兄”可能是曹荃的第二子,曾过继给曹寅,畸笏才是曹,作为一种猜测, 戴不凡的说法不乏合情理之处,但终嫌证据不是,难以真正立说。赵同的设想也是 一样,所以叫《红楼猜梦》,这是他的聪明处。猜猜可以,论定则谈不上。当然我 们希望他的猜测是对的,最好将来能够为新发现的历史资料所证实;只是现在,由 于没有足够可靠材料的支撑,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着眼,还只能认为不过是一种猜测 而已,虽然是合理的猜测,聪明的猜测。 赵同关于《红楼梦》影射康熙末年诸皇子争夺储位的说法,不是新说,孙静庵、 蔡元培、寿鹏飞、潘重规等都曾发表过类似见解;不同的是,赵同反对索隐派惯用 的测字方法,他是从作者的作书缘起即“写此书的意识和目的”来着眼,不是说书 中所有的故事都取材于皇子们的活动。他申明:“影射和取材是两回事,不能混为 一谈。”赵同:《红楼猜梦》第18页。这就对影射做出新的解释了。无论原作者是 曹也好,曹雪芹也好,反正曹家经历过由盛而衰的过程,康熙和雍正的政权交替是 曹氏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雍正皇帝亲自下令抄没了他们的家,因此后来通过写 作《红楼梦》回顾这段梦幻一般的往事时,在“意识和目的”上有所寄托,有所影 射,是不奇怪的,如果这样来寻求影射,实际上是探考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文学研 究而言,完全是正当而有意义的。 赵同意在猜这样一个大谜,出发点殊可取,不愧为聪明的索隐法。问题是他猜 着猜着,不能自己,还是想把书中人物和曹家成员以及诸皇子等,一个个对号入座, 结果还是陷入了索隐派不能自拔的泥淖。且看他列出的书中人物及其影射者和在曹 氏家族中的身份之间的对照表: 皇太后――贾母――曹寅之母; 康熙帝――贾赦、贾政夫妇、元春――曹寅夫妇、平郡王妃; 皇长子允――贾环――曹之弟索住; 皇次子( 太子) 允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