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是意淫古人的时候了 读书是每个人都可以喜欢的事情。有人先入道,有人后开始读,后来人自然就 有对读书理论的需求:知道前辈们如何读书,省却好些弯路。前辈们也乐得提供: “好为人师”、“含饴课孙”和“饮食男女”, 一样的根植人心。但是,晚辈们要 千万小心,擦亮眼睛,在笃信前辈们的结论之前,考量结论的语境和作者的心境。 “五四”以来,在读书理论里,最正统、最嚣张、最深入人心的就算“不读中 国古书论”了。 最正统。因为是由鲁迅首倡。1925年1 月,《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 十部的数目,鲁迅因此写了一篇《青年必读书》的短文。鲁迅的答案很短:“从来 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是有个挺长的附注,附注里说:“……我以为 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当时讲的中国书,即指 中国古书,这层意思,他又在一年后的《写在〈坟〉后面》和《古书与白话》等文 章里反复阐明。 最嚣张。“四人帮”说批孔,破四旧,亲切地直呼孔丘为孔老二,暗示孔丘是 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鸡鸡。书评大家曹聚仁明确提出“爱惜精神,莫读古书”,并 且写了一连串的文章:《我的读书经验》、《要通古书再等一百年》、《无经可读 》、《劝世人莫读古书文》等,洋洋洒洒,够出一本专辑。 最深入人心。懒人说,路上有狮子,这么难认的文字,不读中国古书当然好了。 书店里有《中国可以说不》、《WTO 手册》的民族意气和全民牛逼,有金庸、古龙 的拳头,有卫慧、棉棉、九丹、木子美的枕头。书店外有网吧卡拉OK,有茶楼酒吧, 有发廊影院。信息时代了,事烦时窄,难做的事情,前辈大家说不做就当然不做了。 现在看来,没有比“不读中国古书论”更荒谬的了。 鲁迅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他是鲁迅。不提他的私塾幼功,单是他自1912 年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至1936年于上海逝世为止,数十年间,购书读书,每年 日记都以一篇书账结束。从现在的人口构成看,能认全鲁迅书账上所有汉字的,百 无一人,能了解一半书目内容的,千无一人,看过一半书目所涉书籍的,万无一人。 简单地说,如果杜牧和柳永痛心疾首地对你说,歌寮夜总会无聊之极,小蛮腰小肥 屁股无聊之极,你要打个大大的折扣。另外,鲁迅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1925 年。那年月,中国上下,摆不稳一张书桌,“昔宋人议论未定,辽兵已渡河”,还 是学些造船造炮、金融会计这类的西学,然后做起来富国强兵要紧。 曹聚仁说“不读中国古书”是因为他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曹聚仁笃信颜李学派 读书论。颜元说:“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李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