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梦里诗情画里秋 --陈友琴的《山乡水国说池州》 早年我出铜陵城,伸在面前的便是往九华山去的路了。逢着初秋的日子,细雨 落下,把山影洗得一片翠绿。皖南风景尤以这个季节耐看。如果找描状之词,怕要 落在“明秀”这两字上。若是清明时节,牧童游于野,便如杏花村了。入了青阳县, 朝西边的贵池望去,知道那里果真有个杏花村。杜牧在池州做过刺史,那首有名的 七言四句在这里吟出,似非附会。酒家虽说是有的,比起山西汾阳的杏花村,名气 似要差些。南北两处杏花村,谁更有来历?真也无从断定。岁月如水,匆匆地流走, 晋中的那一处,杏花艳影在我的记忆中已如烟雾消散得不留一丝痕迹,惟喝过的竹 叶青仿佛还在齿颊流芬。 文选楼是一处有名的旧迹。浙北的天目山中即有文选楼,竹阴、花影、涧溪, 是个读书的好地方。陈友琴在这篇《山乡水国说池州》里讲“据说这里的文选楼是 最真的了”,此话一出,旁人也就无可争讼。这座文选楼在贵池县西,我无缘登览, 从陈氏之文略得一点印象:“庙貌并不怎么‘巨丽’,楼观当然更不会‘齐云’, 只不过前有祀殿一所,后有楼房三间罢了!但有一点,值得留恋:静雅清洁,隔绝 尘嚣,离开城市,不远也不近,倒是对于住在这儿著书写文章的朋友是十分方便而 合宜的。”梁太子的读书处,都是静逸的楼台。他选文三十卷,筑室几座?谁人说 得清?行于浙皖,编辑《文选》,似带些游学味道。 此地水好鱼美,昭明遂命为贵池。“贵池”二字后来做了池州的州号。这个典 故,使贵池风物更添意味。留有履迹的名人,还有李白。他在这里做过《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一联,今人犹在讽诵。 杏花村、文选楼,池州这两处故迹的风味,当然会让陈友琴在酒香与书香中悠 悠醉去。 贵池城内的街景不足以撩动他的游兴。出东门,不顾归,全因短堤疏柳、秋水 长天的佳境,如耽入梦里的诗情中。长江南岸的齐山,碧色映目,叫他浸在小杜当 年所咏“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的意境里去。摹绘山景佳处,似无可 为力,只好照抄宋人的老文章。游山如此,泛水则仿佛有了灵感。如带河流萦绕百 牙山,小船随波浮荡,闲眺,“一层一层眼波似的水,一叠一叠眉峰似的山,绿的 绿,青的青,淡的淡,浓的浓。最远的尖峰,乱插天外作灰蓝色者,九华山是也”。 若取“江上数峰浮暖翠,日边繁杏倚春红”一联来状此地景致,也能传七八分妙意。 mpanel(1); 陈友琴家在南陵,池上风光,他是有缘消受呢,且陷在很深的思忆中。游而记 之,可说聊寄一缕怀乡之情。笔墨又极简淡明畅,宛如春晴浮岚,随风来去,却若 有依恋。 陈友琴曾应开明书店的王伯祥、叶圣陶之约,辑纂《清人绝句选》,同我手边 由沈德潜等编选的《清诗别裁集》可以互为表里吧。陈氏偏爱清诗,认为唐人绝句 以神韵胜,宋人以清新胜,清人神韵兼清新。陈氏独爱清诗,到了自家也来操觚, 遂能承其徽绪。陈友琴出版过游记集《萍踪偶记》,我没有这个本子,却无妨从此 篇《山乡水国说池州》中领受他的风格。近人王蕴章“皎如明月清如雪,云水光中 洗眼来”句,本是夸赞清人诗的,移用在陈氏散文上面,也是合适的。他的文笔, 是淡中得味的那种。古来载道的传统影响大矣,文章家十之八九认准这一法门,并 不看文体的分别,下笔便喋喋地说理言志,对于需要细心体贴的意境之美反拙于经 营。他们只顾留意言辞浮面的东西,而不明白许多意思其实含在字句深处呢。 亲近山水久了,我更爱从清淡的文字中看出一点性灵,比方陈友琴的这一篇, 捧诵,如低声曼吟调缓的腔曲。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