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莲塘解意 ――周瘦鹃的《观莲拙政园》 郑逸梅说过,周瘦鹃是“南社的惟一园艺名家”。头冠这样的美号,原籍又在 山温水软的苏州,“年来隐居姑苏台畔,天天以灌园为事,厮守着一片小园,与花 木为伍”,况且自认那位曾写《爱莲说》的周濂溪为本家先祖,这样一个人,走入 拙政园,临着在碧漪中翩舞的红裙翠裾,便要吟赞起来,可说把“花中君子”恭维 尽了。 我有一年去湖南的道县,本要访游周濂溪在楼田村的故宅,兼游村外那座留过 他的读书之影的月岩,因在九疑山上伤了脚,故不能前去领受这位理学之宗的遗泽。 他以莲花比况清介之怀,仿佛注定自他以下的咏莲诗文,要统由周家后人来做。到 了周瘦鹃写莲,偏柔的笔致,又不脱“鸳鸯蝴蝶”一派的趣味。 清美的拙政园景,仿佛倪云林画里的山水。若少了池莲的映衬,亭榭、堂轩、 溪桥、峰石、竹树怕会减色,岂可凑足一园气韵?我当初在这座天下名园游憩,坐 远香堂、浮翠阁上赏花闻芳,心中之感同周瘦鹃相近。 莲香犹胜柳色。若问它的来历,就要溯至昆山正仪镇上的“玉山佳处”,兼忆 及那位元代的名士顾阿瑛。园内的千叶莲花,据传正是由他引种的。凝望一塘繁蕊, 恍若遥见六百年前植花人的笑影。我游苏南山水,正仪镇也是到过的,却未去“莲 花之乡”访胜,可憾。周瘦鹃对莲花闲赏得细,心醉容色,他的一段记莲文字,不 见艳丽词采,似乎也并不施修辞,只用简笔素描,就把花姿叶态写好了,读起来舒 服。是:“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绝, 不同凡卉;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并 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芯,七八芯,以至十三个芯的,花瓣多至一千四 百余瓣。”读罢,便觉纸上印着花容,散着芳气。浮香绕岸,摇影映池,若逢风怡 月朗的秋夜,好赋襟怀之咏,或者朗吟一阕清婉的词曲。花叶关情,周瘦鹃临池看 那水中莲影,仿佛感觉它正娅姹浮笑。也许,莲媛婉媚的意态,独他能解。 mpanel(1); 善悟花心的,还有凫水弄波的鸳鸯。周瘦鹃真是看得入微。带水文羽拍触着白 莲的湿叶,静态的赏花图被清亮的水声一撩,添入几分灵妙,几分生趣。古人咏莲 诗,多将“君子花”和“相思鸟”互为映带。明常伦:“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明熊卓:“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明许成名:“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 盖头归。”唐郑谷:“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周瘦鹃的文情词致像 是由这些旧句上得来,读而醉入诗画之美。红粉痕,藕花风,繁香袅随碧云遥,怎 会不是拙政园的莲韵?揣摩笔意,倚栏的周瘦鹃几欲“醉里卧花心,拥红衾”了。 莲塘之花,映亮满园景色,更做了他的主人。 “这个阁坐落在西部尽头处,去莲塘不远,到了秋风秋雨的时节,坐在这里小 憩一会,自可听到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的。”文章收束处,悠然荡出一笔,将余 味长留。纵然水流花谢,却还藕断丝连。柔风皱浪,吹香处,红情绿意犹浓,恋花 之心是深寄字句间了。“目流睇而横波”,又宛如见着“水宫仙子”眼角的留情。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