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巨星殒落 北洋政府的曹锟贿选总统之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愤怒,军阀之间因为利 益分配的不均也发生了内讧,1924 年9 月3 日,浙江、江苏两省的军阀之间首先 爆发了战争,孙中山认为这是北伐的又一个大好时机,9 月4 日,在大元帅府召开 军事会议,商量北伐的军事行动计划。当时,有人认为,广州市内的反动商团正闹 腾得厉害,先稳住后方要紧,至于北伐,那是下一步的事情。可是孙中山却不是这 么认为的,他说:“现在,北方的反动军阀们正在互相攻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 之中,人民对军阀的痛恨已经非常之深,这时候再不去消灭军阀的势力,人民将会 对革命政府感到失望了。”因此,孙中山在韶关大本营召开筹备北伐的会议,决定 湘军、赣军、豫军全部投入北伐战斗中,滇军和粤军抽调部分队伍随行,谭延阎任 北伐军总司令。9 月18 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北伐宣言》,宣言中说:此次北伐, 其作战目的不光是要打倒军阀,更重要的是要打倒军阀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宣 言中还列出了六条政纲,作为打倒军阀之后实现新三民主义的第一步。9 月20 日, 北伐军在韶关大本营举行誓师大会,分两路从湖南、江西两省同时出发。 正在这样的时候,忽然从北京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冯玉祥将军在北京发 动了“首都革命”,囚禁了伪总统曹锟,赶走了军阀吴佩孚。“首都革命”是这么 一回事:当江苏浙江两省军阀发生战争的时候,奉系军阀张作霖又起大兵十五万, 进入山海关,攻击曹锟和吴佩孚,曹锟任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兵二十万迎战 奉军。正当直奉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却不声 不响地秘密命令自己所属部队将后队为前队,一昼夜行军一百四十里,神速返回北 京,沿途将电话线全部割断,10 月22 日晚上到了北京城外,事先与冯玉祥约好 的北京卫戍司令孙岳打开城门,将冯玉祥的军队迎进北京,冯军不发一枪一弹就进 入了北京城,将曹锟抓了起来,并重组了内阁。吴佩孚在山海关正在与张作霖作战, 突然间腹背受敌,便仓皇地由塘沽登上军舰向南方逃去。 冯玉祥发动政变,说起来也与孙中山有一定的关系。冯玉祥原来就是吴佩孚的 部下,但是对曹锟和吴佩孚的行径早就不满,在曹锟贿选总统的时候,孙中山派孔 祥熙去北京给冯玉祥送去了自己写的《建国大纲》,请冯玉祥就这个大纲提出意见, 并说,如果冯玉祥认为大纲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的话,可以任意地增删;如果冯玉祥 对这个大纲没有意见的话,那这个大纲将来就是建国的纲领,就可以大家共同遵守。 冯玉祥读了这个大纲之后,非常激动,对孙中山的建国纲领表示无条件地服从,并 且通过马伯援向孙中山表示:我现在军力微弱,一旦兵力强盛,将会有所行动。在 直奉战争期间发动了首都革命之后,冯玉祥立即向孙中山发出了邀请,让孙中山早 日北上,到北京来主持国家大计。 曹锟、吴佩孚一垮台,张作霖正好率兵入关,段祺瑞也出来了,冯玉祥毕竟只 是一个军人,政治斗争的经验不足,和奉、皖两系的军阀妥协,成立了由段祺瑞为 主的临时执政政府。段祺瑞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也和张作霖联名发电报邀请孙中 山上北京来商谈国家大计。 孙中山应该不应该北上?大本营里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说:军阀们反覆无常, 没有多少信誉可言,特别是段祺瑞,是个老奸巨滑的政客,他对孙中山的邀请不会 有什么好心的,都劝孙中山还是不要北上的好。可是孙中山对他们说:“关于我个 人的危险,我是不加计较的,我个人的生命到底有多少价值?要用大元帅的身份来 看我的话,我就不能到北京去,因为万一我这个大元帅出了问题,你们就失去了指 挥员;但是如果要用革命党的领袖来看我的话,那我就应该去了,革命党人为了实 现自己的主义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现在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国家大计, 我决计要去北京一趟!”11 月10 日,孙中山发表了《北上宣言》,在《北上宣 言》中,孙中山再次重申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的政治立场,宣言说:要实现 国民革命,关键在于人民必须掌握武装,要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使武力成为国民 的武力。孙中山主张召开国民会议,由国民来决定自己的国家大事,反对军阀专政。 次日,孙中山来到广州,从广州动身北上,临行时,广州九十六个群众团体热烈欢 送孙中山北上,并送了一只刻有“定鼎中原”四个字的银鼎一座。 孙中山在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说,他说:“我这次到北京去,就是要去宣传革命 的主义,大家在广州要同心协力把广州这块革命根据地建设好,要团结现在南方的 所有的革命力量,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北伐,把北伐军推进到武汉去,南北方同时响 应,使革命的声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11 月13 日,孙中山偕同夫人宋庆 龄乘永丰舰正式离开广州北上。当军舰开到黄埔时,孙中山还不忘记黄埔军校的学 员们,特地吩咐军舰在黄埔停靠下来,检阅黄埔学生的军事教学成果。孙中山在全 体学员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学员们要“艰苦耐劳,努力奋斗,为革命的成功而不 怕牺牲”。 11 月17 日,孙中山乘坐的日本邮船“春阳丸”号抵达上海,一万多人到码 头上去迎接孙中山,欢迎的人还高呼口号:“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在 上海小住几天之后,孙中山准备坐火车去上海,可是恰巧京沪铁路中断,只得改乘 日本的“上海丸”轮,绕道日本后再去天津。12 月4 日,当孙中山乘日本“北岭 丸”到达天津时,两万多群众自动集合到码头上热烈欢迎孙中山。 从离开广州北上开始,孙中山就感到身体不适,从日本到天津,轮船一路颠簸, 孙中山的肝病开始发作了,可是,面对天津几万欢迎的群众,孙中山依然坚持步行, 并且频频向欢迎的群众挥帽致意。当天下午,孙中山就带病去看望了张作霖,和张 作霖谈了两个多小时,回到住处之后,当晚便肝病大发作,痛得浑身颤抖,医生嘱 咐孙中山必须卧床休息。 第二天,关外大帅张作霖开了二十多辆汽车,率领一百多名卫士,到孙中山住 的张家花园回拜孙中山。孙中山在病榻上接见了张作霖,张对孙中山说:“我决心 追随先生,愿作先生的卫队长。不过先生的主张中,有不妥之处,那就是反对外国 列强这一说法,只要孙先生放弃这一主张,我愿意代替你向外国人疏通感情,使外 国人同情我们,支持我们。”孙中山见张作霖就是这么个主张,非常生气,现在他 才知道,军阀们是靠不住的,他对张作霖也彻底失望了,便推说病痛,不发一言, 不理张作霖。 就在孙中山北上到达天津时,北京的政局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段祺瑞当上 了中华民国的临时执政,他对外国人丝毫不敢得罪,急切地向外国人表示:自己的 政府是“外崇国信”的,对历年来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律是承认的,并 表示准备召开善后会议来解决这些国际问题。 对段祺瑞的媚外政策,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表示反对。中国共产党人第四次发表 了关于时局的主张,表示支持孙中山的召开国民会议的做法,反对所谓的“善后会 议”。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反对段 祺瑞,积极开展斗争,强烈要求孙中山早日到北京来主持国民大计。在全国上下的 压力下,段祺瑞政府也不得不假惺惺地派出叶恭绰和许世英到天津来请孙中山早日 到北京来。 mpanel(1); 当叶恭绰和许世英来到孙中山的病榻前时,孙中山问他们:“听说你们准备接 受和承认外国人的全部条约,有没有这回事?”许、叶二人无法回避这一事实,只 得承认说有这么回事。孙中山勃然大怒:“我们国民党人在外面努力奋斗,为的就 是要废除那些不平等的条约,你们却偏偏要承认这些条约,这是什么道理?你们既 然怕外国人,还来要我到北京去干什么!”由于一气一怒,当天晚上,孙中山的肝 病又一次急性发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孙中山觉得病情好了一点, 于是在1924 年的除夕,孙中山抱病踏上了去北京的路程。 北京车站,人山人海,学生、民众、各界代表几万人把北京火车站挤得水泄不 通,车站上空迎风飘扬着“欢迎民国元勋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北京各团体联 合欢迎孙中山先生”两幅大标语,孙中山睡在卧铺车厢里,已经不能起来了,但是 当他看到人民欢迎自己的盛大场面时,他再一次激动得心潮澎湃,他坚持着走出卧 铺车厢,缓步徐徐走过人群,一面向群众慢慢招手。 看着孙中山的一脸病容,许多人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这时候,孙中山很想再向人群发表一次演说,但是,他的精力已经耗尽了,他 已经再也没有力气发表演讲了,只得写了一篇讲稿,请人代读:“我这次来北京, 前日早已有过宣言,我不是来争地位的,而是为了救国来的。 十三年前,我负着推翻满洲政府、使国民享有平等自由的责任,可是满清政府 倒台后,国家被军阀们所把持,人民仍然生活在痛苦之中,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 列强的殖民地地位,我们的责任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我们还要继续奋斗。至于救国 之道,一时难以尽言,今天我身患疾病,不能对诸君一一详述,待来日再和大家细 谈……”在北京住了一二十天以后,孙中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手术之后,医生们 发现,孙中山已经是肝癌的晚期了,治疗已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孙中山一再追 问医生:“我到底是什么病?请你告诉我,我也是个医生,请不要隐瞒。”医生先 是不忍心告诉他,后来见孙中山十分坚决,只得对他说:“请孙先生准备立遗嘱吧。” 1925 年2 月18 日,因西医治疗无效,孙中山从北京协和医院转到铁狮子胡同, 改用中医治疗,还是不见起色,孙中山感到,自己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便口授 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 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 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 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爱妻宋 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 此嘱! 接着,孙中山又用英语口授了致苏联的遗书,由鲍罗廷、陈友仁、孙科和宋子 文作笔记。 在弥留之际,孙中山还听到了广州革命军队东征陈炯明的胜利消息,得知了黄 埔军校的学生在东征陈炯明战斗中立下的功劳,他非常欣慰,指示胡汉民,要爱护 黄埔军校的学生,不要让他们多上前线,要保留这些革命的种子力量,宁可丢掉一 个营,也不要丢掉一个军校的学生。孙中山的这个嘱咐传到黄埔之后,军校的学生 们个个噙着眼泪,痛悼敬爱的孙先生。 1925 年3 月12 日上午,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孙中山先生离开了他 生死与共的战友,离开了最爱他的人民,离开了最爱他的妻子宋庆龄,走完了一个 民主革命者一生的光辉的道路。孙中山先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全国各界人民痛悼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在1938 年 延安人民集会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 东写了三副对联,其中一副是: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 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孙中山逝世后,按照孙中山的遗愿,1926 年6 月1 日,中国国民党将孙中山 的灵柩由北京运到南京,安葬在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园。这就是今天尽人皆知的中 山陵。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