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宣统溥仪(1906―1967)(1) 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氏,名溥仪。醇亲王载沣之子,三岁继位,年号宣统, 由其父为摄政王监国。辛亥革命后退位。1917年张勋复辟。仅十二天即失败。九一 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扶持建立“满洲国”,任执政,后改称皇帝,年号康德。 1945年日本投降,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遣送回国,关押改造,1959年特赦释放。 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逝世,著有《我的前半生》。 御名由来 勤政殿前湖水清,二人执笔侍枢廷。 锡名满字无从认,庆邸推敲我细听。 丙午二月,入值西苑,枢堂在勤政殿朝房,命满汉章京各一人往朝房伺候,携 笔墨往。余与满笔正一人往,枢堂召见。下,言醇王生子满月,请赐名。满笔正拟 溥宜溥义。庆邸曰:“皆有。”又拟溥仪,庆邸曰:“仍有。”笔正乃于仪之西角 加两点,庆邸读如“凝”之去声,曰:“得之矣。”命太监将纸条捧入两宫御览。 须臾出,传旨允行。开盒观之,已蒙朱圈。即今宣统御名也。 《金銮琐记》67 宣统嗣位醇王监国 宣统嗣立,慈禧命既下,醇亲王急归邸,拥以入宫。其福晋鉴于德宗前辙,坚 持不允,王夺之怀中,不顾也。初都中已有传说,知继体必醇王子。且有疑醇王将 嗣位者。而不意遽定监国摄政之局也。慈禧自信病未必罔效,不愿立长君。又不愿 己后再有垂帘之局,初仍拟设议政王,匆遽间病转危笃,急召诸大臣入议。摄政之 名实发自袁世凯,而监国二字则张之洞所拟。仓卒定策,遂兼用之。摄政而又监国, 几不成词矣。王自虑权位太重,遇事谦逊,并刻章曰“谨守臣节”,以示不敢僭越 之意。而才识不足以服众,受制于人。卒至逊政而让国,前后不出三载,何其速耶。 《四朝佚闻》卷上 登基大典 本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皇上升太和殿即皇帝位,颁恩诏赦天下,巳刻 初,毓鼎恽毓鼎,字薇孙,号澄斋。丧服诣史馆,易朝服,趋中和殿庭,初刻,监 国抱上坐小辇自乾清宫来,御中和殿受御前内廷及各执事大臣朝贺,起居注官四员 序立庭西,向上行三跪九叩礼。上啼哭索母,声甚厉。臣等匆匆礼毕,即趋至太和 殿。 臣于太和殿内第三柱前侍班,监国抱上步行,自殿后门入,升宝座,上啼哭不 肯就座。监国一足立脚踏上,一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