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求真质疑换心术 探奇誓研迷死酒?   山林生活无尘世之喧嚣,安安静静,真是研习学问的好地方。?   能先后得到三部医学经典,华佗大喜过望,觉得自己的造化好,是历史的幸运 儿。?   公宜洞主让华佗自学,必要时作些讲授。?   一缕光线射入洞中,照着师徒二人。公宜洞主正侃侃而谈:?   “《黄帝内经》这部书,是黄帝和岐伯、伯高、少俞这些太古医界名流切磋学 问,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色、气候,参之于地,验之于人物,本之于性命, 穷神极变,于是产生了针灸、按摩、汤熨、药剂这些大学问。《八十一难经》亦始 于黄帝,彼时歧伯传给黄帝,黄帝历九师传给伊尹,伊尹传给汤,汤历六师授太公, 太公授文王,文王历九师授医和,医和历六师授秦越人( 扁鹊) 。算起来,由黄帝 至扁鹊已历了32世。但此书是由扁鹊最后编撰而成。扁鹊此书历7 世传于我。”?   两部典籍是两座医学宝库,华佗进得门来,顿觉字字珠玑,目不暇接。《内经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较全面地论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源、 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等各个方面。《难经》用问答方式讨论了医学上81个问题, 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   授课月余,华佗基本读完了《内经》和《难经》。置身宝库,一方面实实在在 感觉到这里堆满奇珍异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一方面,又觉宝库内有迷雾, 某些角落总不能让你洞若观火……?   华佗终归是华佗,他那个性不安份得很,他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已知的世界,还 有未知的世界,总不肯满足现成的结论。?   公宜洞主讲了一则故事:“扁鹊曾为鲁公扈和赵齐婴二人施行换心术。心是君 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含。换心后,鲁公扈的个性变了,象从前的 赵齐婴,心志弱而气魄强,遇事优柔寡断;赵齐婴的个性则变得象从前的鲁公扈, 心志强而气魄弱,遇事轻率武断。”?   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   华佗想了想,疑虑顿生:“师父,换心需剖开胸膛,切断血管,最后还要缝合, 那疼痛是不堪忍受的。扁鹊谬呢! ”?   “你敢贬低一代医圣! ”公宜洞主怫然不悦。没想到这年轻人竟对神医扁鹊产 生怀疑! 而且几天前他还将黄帝和扁鹊进行比较,说扁鹊切脉用寸口法优于黄帝的 三部九侯,扁鹊的“四诊法”亦是超过前人的创造。?“师父,”华佗跪下为自己 的话辩解。“我说的是实话。断其一指尚且痛不欲生,何况要摘去后又装上一颗心 脏。”?   公宜洞主被问住了。他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扁鹊换心究竟是咋回事? 换过否 ? 若换过,这一绝技为啥失了传? 作为扁鹊八世传人,他觉得自己的责任只是全盘 接受过来,自己既不比扁鹊高明,又岂敢向祖师著作质疑? 更不敢侈言创意。那简 直是挑战! 不仅仅是对祖师不恭敬,简直是欺师灭祖、大逆不道。所以,他只是尽 了保存祖师典籍的责任,不曾添加一字。连想也不敢这么想! 因老鼠和虫蛀损失了 231 字,他不止一次向祖师忏悔。?   可如今瓜中选瓜挑来的九世传人,羽毛未丰,竟敢斗胆挑战,真是可恼! 可气 ! ?   “孺子不可教也! ”公宜洞主拂袖而去云游。?   华佗悲哀地叫了一声“师父! ”?   公宜洞主去见丹谷先生,希望他好好管教一下他的孙女婿华佗。?   丹谷先生热情接待了好友,同坐一席,倾心吐胆相谈。?   丹谷先生没问公宜洞主来意,只当作一般性拜访,见面后免不了交换一下信息。 ?   “昨日范先生来拜访老夫。”丹谷先生话里有几分得意。名士专程拜访,当然 令蓬荜生辉。?   公宜洞主和范先生见过几面。大约丹谷先生和范先生都志在皓首穷经,二人友 善,结为知音。但公宜洞主并不赏识他,暗自觉得:范先生乃一狂生,高谈阔论无 益于社稷,务虚名而得实祸。他不以为然地说:“这姓范的不是被朝廷下令禁锢终 身么? 还有雅兴云游? ”?   公宜洞主指的是桓帝延熹九年(166) 的第一次“党锢之祸”,一帮士子联合抨 击宦官集团,宦官诬告他们“共为部党,谤讪朝廷”。桓帝下令逮捕“党人”,以 司隶校尉李膺为首的200 士子下狱,后虽释放,但禁锢终生,不得出仕。?   “先生弄错了,”丹谷先生淡淡一笑,“下狱后又被禁锢的是汝南太守宗资的 属吏范谤,而不是我这位好友范先生。”?   公宜洞主自我解嘲道:“唔,我也太孤陋寡闻了。”?   “吾友范先生做得名士,却未得称号,没列入三君、八俊、八颈、八及、八厨 之档次,吾友深以为憾。”?“哦――这范先生大概要做名士做得掉脑袋才肯罢休 ? ”公宜洞主话里明显有挖苦的意思。他喟叹一声,又说:“天下似我等看破红尘, 隐匿山林的真正的隐者不多呀! ”? mpanel(1);   “是不多呀! ”丹谷先生很清楚:同为隐者,公宜先生就做得彻底,自己则是 身居山林,心在庙堂,做隐者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二人间的分歧显而易见。?   公宜洞主由范先生的话题引到华佗身上,说:“我那里也有一位临时隐者,正 在穷研《内经》、《难经》,他就是你的孙女婿华佗。”?   “幸甚! 幸甚! ”丹谷先生拱手一礼,诚恳地说:“看在老夫份上,你可要尽 心竭力栽培他才是。倒退几十年,我也会拜你为师,学习医道啊。”?   “你一生潜心研究,旨在穷一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你孙婿……”?   丹谷先生紧张地问:“他做了啥对不住你的事? ”?   “对我倒无非礼之处,只是他不尊祖师。”?   不尊祖师可不是一个小罪名,丹谷先生追问:“此话从何说起? ”?   “哎,如今的年轻人狂妄呀! 华佗他竟用扁鹊非议黄帝,说扁鹊的寸口法优于 黄帝的三部九候,扁鹊的四诊法是超越黄帝的创造,后又非议扁鹊说其换心术谬矣 ……”?   “哈哈哈,”丹谷先生听罢大笑。“先生,若代代守成,那医学还能发展? 正 因为你辈不肯创新,扁鹊身后300 年,竟无新的医学典籍问世。我这一辈子没出息, 正由于我被五经缚住了手脚。现在醒悟也太迟了。老兄,华佗能成为扁鹊九世传人, 是华佗之福,老兄之福,也是医林之福。”?   公宜洞主细一琢磨:丹谷先生的话说得有道理。没想到,本来是要他去教训华 佗,却自己领受了一番教诲。回头一想:华佗的疑问抓住了关键,扁鹊换心究竟是 咋回事? 师父的高超医术为啥没传呢? ?   公宜洞主在丹谷先生那里打坐了一天一夜,恍兮惚兮,在这恍恍惚惚的气功态 中去“悟”换心术的奥秘。?师父生的哪门子气? 华佗百思不得其解。徒弟不正是 踩着师父肩头,实现一个飞跃么? 若一味重复前人,医学咋能前进呢! 这浅显的道 理师父难道不明白? ?   公宜洞主走后,他披读《内经》,琢磨换心术那事。《内经? 灵枢? 经水篇》 中写道:“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 而且,其《肠胃篇》叙述更为周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 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 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 升。”……这不正说明:上古之时的医生,便已对人的尸体作过解剖,不解剖又咋 能记述得如此细致准确? 解剖人体自然为了对病人作手术治疗,如此说来,扁鹊换 心又并非子虚乌有。?   公宜洞主经丹谷先生劝解,意识到自己太守旧了。回到公宜洞,又觉得华佗看 着顺眼了,便向远远站着问安的华佗说:“你走上前来,听我教你。”?   “是,师父。”?   “我琢磨换心那事,不是扁鹊谬矣,是我公宜洞主谬矣。我想,换心那事并非 真的把胸腔剖开,作一番手术。要同时剖开两人胸膛,摘下两颗心,又交换装上两 颗心,再缝合两人胸膛,这实在不可能! 我打坐了一天一夜,恍兮惚兮见了扁鹊, 觉得祖师换心是用意念移其个性。扁鹊是高功夫师,深通转换灵魂的法术,他用灵 魂对话的方法,让人变心。华佗,你说是么? ”?   华佗觉得老师的解释有几分道理,这正是医道高层次的部分:无药而医。?   “换心术或许如师父所说。这事见于《列子? 汤问》,也不排除道听途说的成 份。”华佗肯定后又加以否定,最后又将思路转移,问道:“师父,扁鹊作过外科 手术吗? ”?   公宜洞主摇摇头,说:“我想他不曾做过。”?   “有这种可能吗? ”?   “《难经》中未有记载。”?   华佗的思维象野马一般难以驾驭,他好标新立异,又说出一番令公宜洞主吃惊 的话来。他说:“师父,我想扁鹊一定擅长外科手术。古代俞跗就曾为病人‘剖皮 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这说法见于太史公 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写史务求真实,说话有据。《内经》上对人体解剖记述 又如此详备。我想,扁鹊既称神医,不会不通外科手术。”?   公宜洞主被这番话吸引了,竟忘了师长之尊,以同仁切磋学问的口吻说:“懂 了内部构造不一定敢动刀,如你所说的,如何止痛呢? 这是手术时首先要解决的问 题。”?   “师父,我想有几样药物可以用于手术镇痛。《神农本草经》中记有,莨菪子 ‘多食使人狂走’,乌头‘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还有麻黄、羊踯躅等。 《列子? 汤问》中说扁鹊做换心手术前,曾给鲁公扈、赵齐婴二人饮毒酒,迷死三 日,手术后投以神药。这‘迷死酒’用于手术麻醉止痛,神药用于术后消炎生肌, 使伤口愈合。”?   华佗由不相信换心术到坚信扁鹊通晓外科手术,这转了一个大弯儿,公宜洞主 的认识也转了个大弯儿,可正应了先贤的名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华佗,”公宜洞主想了想,说,“迷死酒失了传,师祖的绝技也失了传。拾 回这绝技,就靠你了! ”?   “师父放心,华佗一定要把迷死酒研究明白。”?   华佗采来乌头、莨菪子、麻黄、羊踯躅等药,用酒浸泡了几日,准备在自己自 上做麻醉试验。?   “华佗,不可! ”公宜洞主劝阻道。“我已用手掌感知四药,只觉掌心劳宫麻 胀,这是正常的感觉,但又如针在刺,很疼,胃也在抽搐。酒泡过也不足以减杀其 毒性。量小无济于事,大了会吃死人的。”?   对师父的“手感”功能华佗是佩服的。他能凭劳宫得气的感觉判知药性凉热、 走何经、治啥病。师父对他的手感功能进行了开发,但要练到师父的水平,非一日 之功。华佗拿起一瓶药酒,嗅了嗅,觉得刺鼻闷头。对师父说:“我相信您的话, 弄不好会死人的。有师父在,华佗不会有危险的。”?   “不,你会死的! ”?   华佗引用《论语》中一句话,诙谐地说:“子在,回何敢死! ”?   “你真固执! ”?“师父,黄帝不冒险尝百草,能有《神农本草经》? ”?   公宜洞主被华佗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并教导说:“你并不曾练到黄帝那样的高 功夫。史载黄帝肚腹是透明的,实际是说黄帝开了天目,内视五腑六脏,洞若观火。 所以,他日遇七十毒也没被毒死。”?   “史书上说,他是得荼而解之。”?   “这只是说,他发现了荼有解毒作用。”?   华佗想干啥事,一旦认准,那是谁也无法阻止的。公宜洞主了解他的个性,想 了个华佗可以接受的方案,对他说:“那你先少喝一点,药性发作后若须再加量, 由我分次喂你。这样不会出大的乱子。”?   “谢谢师父。”?   华佗喝了半碗“迷死酒”,只觉舌头发麻、喉头烧疼、头脑昏迷,用刀在臂上 划了条口子,有些疼痛,给师父打了手势,又服下小半碗,止住了疼,但却中了毒, 口眼挪了位置,有些歪斜,不到一个时辰,伤口剧疼。师父忙给他服了解药,又扎 了银针。?   试验表明:《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的这四味药在安全量内决不可能使人昏死三 天且无痛感。只能管一个时辰且导致人中毒,这显然不适宜临床使用。?   华佗只好暂时搁下这个研究题目。?? ?   ?  --------   虹桥书吧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