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三十章   淮南王英布谋反叛乱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京都,使得整个朝野都为之 震惊。对于刘邦来说,尽管他近几年对英布已是越来越不信任了,而且,他在半年 之间杀了韩信和彭越,又将彭越的肉酱送给他去吃,其实也就有着施加压力,逼其 反叛,乘机除之,以绝后患的阴暗动机,但当他真地听到“英布反了”这个消息时, 他还是怔了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既然英布真地反叛了,那么说明赫贲的举报是基本属实的。于是,刘邦下令释 放了赫贲,并封他为将军。   汝阴侯滕公有个故友,是前楚国的令尹,人称薛公。薛公自楚国被灭后,无处 安身,便来到了汝阴侯的府上。此人年岁虽老,但耳聪目明,很有机谋,对官场利 弊和世态人心都看得很是透彻。   汝阴侯找到薛公,对他说了英布反叛的事。薛公听了一点儿也不惊讶,反而点 点头,道:“是啊,他早该起来造反了。”   滕公很不理解,问:“为什么?皇上封他为王,让他南面而立当了万乘大国之 主,难道他还不满意吗?”   薛公笑笑道:“大汉立国时,皇上封了三个异姓王。他们都是功勋卓著的人物, 是大汉朝的栋梁之臣。当然,我指的是在战争年代。现在天下安定了,无仗可打了, 这几位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便派不上什么用场了。不仅如此,由于他们有着 卓越的军事才能、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在军队中崇高的威信,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成 了大汉政权和大汉皇帝的威胁。既然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那他们就该死了。于 是,春天时,吕后杀了韩信,夏天时,皇上又杀了彭越。而英布与他们的身份、地 位、功劳,经历都是一样的。他会没有危机感么?一个人天天脑子里充满了危机感, 压力过大过重,总有一天他会造反的,要不,他就会疯掉。”   滕公想了想,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点点道:“这么说来,是皇上逼着他反 的?”   薛公笑笑,道:“我可没这么说,也不敢这么想。”   滕公笑着道:“你呀,可真是个老狐狸!”   自英布反叛以来,刘邦便寝食不安,思谋着如何平叛的事。他几次在朝会时公 开向大臣们征求平叛的意见。   这一天朝会时,刘邦再一次提到了此事。汝阴侯听了,觉得自己府上的那位薛 公可能会对皇上有所帮助,便对皇上说:“我的府上有一位高人,是原楚国的令尹。 他对一些重大国事的谋划和见解是很有一套的,要不要找他来和您谈谈?”   刘邦一听,当然十分高兴,立即让汝阴侯将薛公接进宫来。   为了不让薛公感到拘谨,刘邦故意在一间很小的房间里接见了薛公。因为房间 小,二人便不必按君臣之礼相见,彼此对面而坐,离得很近,让人没有距离感和尊 卑感。这一次,刘邦是正襟危坐,再也不敢像对待英布的那样无礼地“箕坐”着了。   刘邦道:“淮南王的事想必薛公已知晓了吧?”   “老朽略闻一二。”薛公点点头。   “依阁下的意见,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呢?”   “那可就要看淮南王自己如何选择了。”   刘邦听了此言,很是奇怪:“此话怎讲?”   薛公抚须一笑,道:“眼下摆在淮南王面前的有三条路,这三条路也就是上、 中、下三策。”   刘邦一听来了兴趣,欠起身急问:“何为上、中、下三策?不妨说来听听。”   “上策者,英布可向东攻取吴地,向西攻取楚地,吞并齐地,夺取鲁地,向燕、 赵两地发布檄文,要他们固守原来的地方。如此一来,他便可控制小半个天下。而 大汉政府因为地域被分割,战线过长,政令不能畅通,便首尾难顾。日子一久,便 会越来越被动,天下的很多地方就会慢慢沦陷,落入敌人手中了。那时,大汉的江 山便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了!”   “那中策呢?”   “中策者,也是向东攻取吴地,向西攻取楚地,但不去齐地,而是吞并韩地, 攻取魏地,占领敖庚的米仓,封锁成皋的关口。这样一来,天下可能会出现僵持的 局面,最终谁胜谁负很难预料。”   “那你再说说下策是什么?”   “下策么,向东攻取吴地,向西攻取下蔡,把重心放在南越,自己回到长沙。 淮南王只要这么部署,便会必败无疑,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刘邦点点头,沉吟一会,道:“可不知淮南王会选择走哪条路?” mpanel(1);   薛公笑笑,道:“他会选择下策。”   刘邦很奇怪,道:“你怎么就敢肯定他会选择下策呢?有什么道理吗?”   薛公道:“英布这个人打起仗来是个英雄,但他的政治眼光不长远,性情又急 躁。不仅如此,他这个人的思想境界不高,遇事只会为自己考虑,不懂得为部下和 老百姓考虑。因此,就目前的局势来看,他必然会作出这种急功近利、风险较小的 选择。”   刘邦听后,释然一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先生果然是高人也!” 于是,下旨封薛公为千户侯。   既然淮南王“反了”,当然朝廷便不会再承认他的存在了。于是,刘邦便下旨 封自己的小儿子刘长为淮南王。  --------   虹桥书吧

Search


Share